認識嘉藥人工濕地
*
台南縣自然淨化系統

水生植物資料庫 論文資料庫 核心技術資料庫 生態中心實驗室

:::
嘉藥人工濕地園區
  • 有關嘉藥人工濕地的介紹,可連結:認識嘉藥人工濕地網站,裡面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或可親洽生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索取認識嘉藥人工濕地手冊
     
  • 嘉藥人工濕地專業導覽服務:如果有參訪嘉藥人工濕地的需求,可連結:預約濕地專業導覽服務網頁,裡面有詳細的預約說明。
     
  • 校內師生或社團預約至嘉藥人工濕地舉辦烤肉活動,請先電洽:06-2664911分機7250或專線:06-3663872,有專人解說如何向學校辦理申請與報備程序。
     
  • 如有索取水生植物的需求,可連結:水生植物資料庫網頁,或電洽:06-3663872,詢問有關水生植物索取辦法。

  • 目前我們正竭力建置嘉藥人工濕地園區介紹的QR code 與手機導覽服務系統,希望未來在嘉藥人工濕地園區內,即使無人導覽的強況下,大家也都可以透過QR code,以智慧型手機即使輕鬆參觀嘉藥人工濕地。

 

 

 

以下為嘉藥人工濕地的簡要介紹

 

濕地(wetlands)乃指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為地球上最豐沛的生態系統,她可提供鳥類庇護、覓食及生育時的棲息地,也是魚類、甲殼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處。濕地另具有淨化水質、補注地下水、調節洪流、遊憩性、社會性及教育性等功能。而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乃是建造於陸域上的人造濕地,為模擬天然濕地條件並結合廢水工程知識所發展的一種生態技術,主要被應用於廢水處理及水污染防治上來提升水體的品質,在適當的規劃管理下,人工濕地亦能發揮如天然濕地的生態保育、景觀美化、教育及休憩的功能。

 

嘉南藥理大學人工濕地系統是接受教育部92年度「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的補助,基於綠色、生態、環保、健康、節能減碳、物質循環及資源回收的永續發展理念,完成了兼具校園污水淨化及再利用、學術研究、教學、及增進校園生態多樣性與景觀的人工濕地系統之規劃設計。此設計成果獲得嘉藥董事長王昭雄博士的鼎力支持而投入經費建造,並獲得內政部營建署「獎勵民間綠建築改善示範計畫」的部份經費補助,於民國94年11月完成人工濕地系統的建造,完工後便開始操作至今。嘉南藥理大學投入的初期建造費用約500萬元。由於功能顯著,嘉藥人工濕地於民國96年12月被內政部「國家重要濕地評選小組」評選為地方級的國家重要濕地,收錄在其出版的「台灣濕地地圖」中。

 

本校人工濕地主要的設立目的為校園污水的淨化及回收再利用。來自學生宿舍及教學大樓產生的生活廢水,首先經由兩座機械式廢水處理廠進行二級處理後,其排放水流經下水道管渠與截流站後,由抽水機送至人工濕地進行三級處理。人工濕地的設計污水處理量可達每日500立方公尺,實際操作進流污水量平均每日300立方公尺。

 

由水質監測的結果顯示,人工濕地可有效去除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平均去除效率達:總懸浮固體物74 %、生化需氧量80 %、總氮55 %、總磷33 %。人工濕地處理後的平均水質也與設計目標相符,懸浮固體物<10 mg/L、生化需氧量<5 mg/L、大腸菌類<900 CFU/mL、總氮<11 mg/L、及總磷<1.1 mg/L,此水質遠優於環保署制定的「放流水標準」中的二級標準(懸浮固體物<30 mg/L、生化需氧量<30 mg/L、大腸菌類<2000 CFU/mL),並可達到最嚴格的營養鹽放流水標準(總氮<15 mg/L、及總磷<2.0 mg/L)。濕地系統每年可去除的污染物量可達約2.5公噸懸浮固體物、2.0公噸生化需氧量、1.5公噸的氮、62公斤的磷,對環境的污染削減具有顯著的貢獻,並替本校善盡了社會責任。

 

濕地淨化後的處理水質也符合環保署公告的「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建議事項」有關景觀、澆灌、灑水抑制揚塵、洗車或清洗地板等用途的建議值。目前,部分的濕地處理水經由水回收再利用設施,使用於本校棒球場及校園廣場的植栽及草地澆灌上,約每日70~80立方公尺,另外一部分的人工濕地處理水再經砂濾系統過濾、加氯消毒後,配管成為本校部分教學大樓的沖廁用水,這樣子的沖廁用水每日大約為40~50立方公尺,進行再利用的水源大約為每日120 立方公尺,實際每年已節省的自來水費約40萬元,其餘的人工濕地處理水則回收於景觀生態池中,營造水域景觀。

 

人工濕地系統中除了抽水機以外,無設置其他機械設備、無須添加化學藥品、無污泥產生、也無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因此在污水處理的成本上可節省電力、藥品、污泥處置及人事等細項費用。不過濕地系統仍然需要植物採收、除草、人員巡視、抽水等基本費用。以處理每立方公尺生活污水的單位操作成本進行比較,小規模(污水處理量小於每日1,000立方公尺)的傳統機械式污水處理廠至少需10元,本校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僅需約3元,整年節省了約87萬元的污水處理營運成本。假設電費支出約佔機械式污水處理廠操作成本的30%,則本校人工濕地每年可節省約37萬元的電力能源使用,相當於每年減少113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濕地是生物生產力最旺盛的生態系統,濕地中的水生及陸生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並吸收大氣二氧化碳形成有機碳積蓄於濕地中,因此濕地與森林一樣都為地球碳物質循環的重要儲存場所。文獻報導曾調查歐洲的人工濕地碳物質的收支平衡,結果顯示人工濕地每平方公尺每年可積蓄的碳質量達1.5~2.2公斤。若根據此項數據,且只估算水體部分,則本校人工濕地系統可積蓄至少42~61公噸的二碳化碳。

 

自然生態技術還有另一項特色及功能,就是可以將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轉換為植物或動物的生物質量(biomass),若能善用此生物質量則可進一步回收作為綠肥、綠能或食物蛋白等資源。嘉藥人工濕地中約存在100種水生植物,其淨化水質及吸收污染物的同時也快速生長,生態中心每個月都會協同二行里,每個月由宋金樹先生協助進行計劃性的植物採收,這些生物質量目前堆置於濕地外圍的空地,待其自然穩定形成綠肥。

 

濕地可提供相當高的生產力支持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藉由食物鏈及食物網的關係,吸引許多種類的動、植物,並進一步棲息在濕地環境中,形成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根據嘉南藥理大學環管系教師群(也是生態中心組織下成員)在民國95~96年期間所進行有關「嘉藥人工濕地動物及植物群聚之調查」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嘉藥人工濕地系統區域內曾觀察到浮游動物20種、底棲動物18種、魚類5種、昆蟲40餘種、兩棲爬蟲類6種、哺乳類3種、鳥類17種;維管束植物種類共計有47科,77屬,86種,其中水生植物有19種,濕地區域內的生物豐富度及多樣性都遠高於本校校園內的其他區域。根據觀察,目前濕地中食物鏈及食物網之相互關係漸趨複雜,這意味著越來越多外來生物到此地休息,甚至於居留。因此,嘉藥人工濕地除了對內增進校園生物多樣性以外,對外週遭環境亦發揮了生態保育及復育的貢獻。此外,嘉藥生態中心也成立「人工濕地水生植物資料庫及資源網」,對外提供水生植物幼苗的索取,只要提出申請經審核後即可自助方式提供水生植物。

 

人工濕地本身具有生態技術、環境技術、生態保育、環境保護、生態旅遊、綠建築及永續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價值及教育意義。因此,嘉藥人工濕地自建造以來陸續有不少老師以該濕地系統作為學術或產學研究對象,研究項目包括:水質淨化功能、污染物的宿命、生態調查、生物指標的建立、溫室氣體產生的影響、生態養殖的應用、綠建築的應用、生態旅遊評估等,多年來以嘉藥人工濕地為研究項目向公民營機構所爭取到的研究計劃及工程補助案總數超過20件、研究金額超過4,000萬元、參與研究的老師超過15名、專題生、研究生與實習生達50名以上,產出的學術論文超過20篇以上。其中,直接投入在濕地場址的工程(透水鋪面、太陽能光電照明、休憩花架)及水質監測設備的政府補助經費總額達1,047萬元。有不少教師將上述研究成果導入教學及教材研發,以本校人工濕地為教學素材、實驗設施、實習場址、研討案例、或戶外教學場址,增進學生在環境生態方面的學習成效,至目前為止本校已有環境工程與科學、環境資源管理系、觀光事業管理、生物科技系等系所計34門課程之授課內容,以嘉藥人工濕地為教學資料來源。此外,更有許多國外學術團體或單位,及國內政府單位、學校單位、或民間團體等,慕名而來進行教學及學習參訪或生態之旅,多年來總計吸引了校外參訪的團體超過100個、累計超過3,000人次。

 

嘉藥人工濕地區域內為嘉藥校園中人口密度最低、生物物種密度最高、最寧靜、最不被干擾、最接近自然的生態環境,因此濕地場址是師生們在課餘或空閒時,從事生態觀察、自然體驗、沉澱心靈、交友談心、看書閱讀等靜態休閒活動的最佳去處。生態中心為配合校慶活動也每年均在人工濕地場址舉辦「嘉藥釣魚王比賽」,超過60位師生人次參加,不僅得到釣魚的休閒娛樂效果,也藉此達到認識濕地、學習生態的教育目的。生態中心也接獲校內不少單位的同學申請在人工濕地場址進行烤肉活動,從節能減碳的觀點及考量動態活動容易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及衝擊,此項活動原則上並不被鼓勵,但是另一方面又考慮同學的需求,因此折衷的做法是:(1)每次活動限制不超過100人,(2)活動的過程避免喧鬧、不使用音響、不傷害(捕捉、攀折、追逐)動植物、不留下垃圾、小心燭火,(3)須先向課外活動組辦理申請程序,並至生態中心領取人工濕地場地借用申請表格。

 

人工濕地的維護管理需根據生態技術的設計目標及生態系統的需求,依照計畫進行,應儘量降低人為的干擾。人工濕地須要維護管理的工作不多、專業層次不高,包括:人員巡視、除草及植物採收等。人員巡視的工作有:檢視抽水機運轉是否正常、檢視水管是否堵塞及濕地水位是否正常、清除雜物、觀察指標生物是否正常等。除草的目標則是割除濕地陸域、步道、岸邊及濕地內的野草,使能維持濕地的基本景觀、使步道能順暢行走,並避免入侵型或外來種雜草(如空心菜、小花蔓澤蘭、牽牛花等)影響濕地水生植物的生長。人員巡視及除草為經常性的工作,通常委託給兼職或專職的固定人員完成,該人員只需簡單的工作重點提示,無須專業訓練。植物採收則是針對過量生長的水生植物活株或死株進行移除,此項工作不像除草需經常性進行,植物採收則是計畫性或季節性進行。因此,濕地的維護管理幾乎是靠人力的工作。目前,嘉藥濕地系統場址有偕同二行里長宋金樹先生協偕同管理人工濕地的水生植物。

 

Q&A

Q1:少數幾位同學或師生欲前往人工濕地散步談心,需要提出申請嗎?

A1:人工濕地系統為嘉藥校園環境及景觀的一部份,師生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自由前往,無需申請。須提出申請者乃是舉辦團體活動時需依照學務相關規定提出申請,而團體活動由於可能超過濕地系統的負荷承載因而需會辦生態中心,進行管制。

 

Q2:人工濕地會不會滋生蚊蟲、傳染疾病,造成公共衛生的問題?

A2:眾所都知凡積水處必為蚊子繁殖場所,但是嘉藥人工濕地在安全的污水負荷操作下,均能維持好氧環境蚊子較不喜好生長。尤其濕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完整,陸域及水中存在著許多蚊子的剋星,例如:大肚魚、水蠆及其他水棲昆蟲捕食水中的孑孓,青蛙、蟾蜍及陸域昆蟲捕食蚊子。生態中心自民國95年3月至97年5月約每兩周調查一次人工濕地中的孑孓數量,在總共40次採樣的結果中僅在95年4月及97年1月的2次採樣事件中發現有孑孓的出現,出現頻率相當低,尤其沒有發現會傳播疾病的埃及家蚊、白線斑蚊、三斑家蚊、白頭家蚊、矮小瘧蚊的蹤跡。多年來參與本校濕地相關研究計畫及參訪過本校濕地的校內外師生,也不曾反映過在濕地系統範圍內被蚊子叮咬的情事。

 

Q3:人工濕地內亂草叢生,是否應該增強景觀維護?

A3:為了達到多功能的環境生態及永續性的效益,人工濕地場址的管理維護有別於其他校園景觀,不會投入過多的人為管理及干擾(如經常性割草及植物採收),反而須以低度的管理方式才能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試想如果濕地系統經常保持像棒球場中整齊劃一的草皮,濕地如何形成多樣性的自然生態?因此,下次造訪濕地系統時,如果看到了雜亂的草叢或荒野的景觀,先不要以“人的需求”來評論,換個角度以“生態的需求”來思考,你才會走到雜亂的草叢中或濕地旁,才有機會在水中觀察到田螺、水黽、澤蛙、慈鯛及大肚魚,才能看到停留在香蒲葉片上的蜻蜓、鳳蝶、螳螂、椿象、瓢蟲及細紋貓蛛,才能發現到隱密躲藏但受到驚嚇的蜥蜴、溝鼠、夜鷺及紅冠水雞,才能體驗到自然與生命的驚奇。再者,亂草叢生與蚊子生長是沒有絕對關聯的。

 

Q4:生態池內有許多魚,可以垂釣嗎?

A4:生態中心曾於人工濕地的景觀生態池中進行一項「回收污水營養物進行生態養殖之研究」,放養了許多魚、蝦、貝殼等養殖物,為求研究的科學性,並不開放個人放垂釣。惟生態中心會在每月校慶時在人工濕地場址舉辦「嘉藥釣魚王比賽」,是在管制及記錄下進行的活動,可列入研究結果。未來如有釣魚比賽活動,生態中心會公告全校師生知悉,屆時歡迎參加。

:::
:::

版權所有@嘉南藥理大學生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 隱私權聲明 | 無障礙聲明 | 緊急聯絡方式 |
地址:71710 台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60號  電話:06-3663872
建議解析度:1024*768  建議瀏覽器:IE7以上之瀏覽器

通過A+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